欢迎访问人事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!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国际动态
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国际动态

中国养老照护产业的发展
发表时间:2023-07-07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中国长护险发展处于早期试点阶段,制度尚不健全。主要发展历程如下

2016年,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15个城市启动。之后开始扩大试点。

2022年,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到,要制定全 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标准。目前试点约50个城市。

1)解决护理人员短缺

背景

2020年我国仅有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,市场缺口超千万。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约有1.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,其中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。依国际惯例,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,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。

养老护理行业人员3年留存率约30%。护工的社会地位低、工资待遇低、离职率高、劳动环境严苛。

护理专业化、职业化水平不够。从业人员大多以农村出身的40、50人员为主,初中或中专学历,接受培训不足、整体文化素质较低。

政策支持:

1998年,上海试点时间银行,之后很多城市也开始试点,但目前仍处于萌芽探索初期。难点可能在于人口的不断减少,使得年轻时的付出在年老时无法有效兑换,也存在地域的限制等问题。

2022年“十四五”,提出学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要实现明显增长。
拓宽人才培养途径。支持院校(尤其是一 流本科)增设养老专业,完善养老服务专业教学标准,支持院校和机构合作,推动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制度。
完善人才激励政策。完善养老机构等级质量评价、护理员薪酬待遇保险政策,给予职业技能等级补贴、荣誉奖励、应届生入职奖励等。

促进老年用品智能化升级。加强对照护机器人、康复辅具、智能检测等智慧产品的研发。根据日本经验、我国老年化形式大的严峻性,智慧养老产品市场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

中国是否会从国外引入护理人员呢?
应该不会。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/5,老年人口规模大,很难从国外引入足够多的护理人员;汉语比较复杂,不像日语比较简单、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,汉语还有多种方言,增加了学习难度;中国未富先老,可能也没钱支付人力;这些国外护理人员大多来自更加贫困的国家,如果支持携带父母儿女一起过来,也会进一步加重中国的养老负担。

2)降低护理成本

2006年,国务院提出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”的养老服务体系,各地方开始试点。2009年,上海市政府提出“9073”。

2022年,加快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,评估结果在全 国范围内实现跨部门互认,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助力养老服务优质规范发展。(标准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养老企业的准入门槛,避免劣币驱逐良币、有效利用资源、降低交易成本。)

2013年,提出医养结合;2022年,提出增强居家社区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,加强资源共享、引入信息化,完善价格、保险、土地资源、财税优惠政策,多渠道引入人才、强化服务监管。

3)解决长护险费用短缺

我国长护险仍处于早期试点阶段。可以大概推断,我国长护险未来也会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,政府极有可能会逐渐提升长护险的缴费比例、自费比例。理由如下:

我国养老形式比日本更加严峻。和日本比较,中国和日本引入护理保险时的老龄化程度均在18%左右,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更大;中国未富先老,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,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/3,预计长护险缴纳也会远远低于日本,费用来源不足;中国慢病较为严重、致死率较高,慢病导致的各种身体疾病花费更大;中国人平均寿命比日本少5年以上,减少了部分的养老费用,但也有可能是养老环境太差导致的寿命较短。

中国商业保险、企业年金等覆盖率非常低,目前长护险试点自费约10%。日本长期介护费用,个人蕞初承担10%,后续有所上涨,剩余由保险、政府平均分担。美国主要靠商业保险,medicare、medicaid报销比例相对较低。

日本曾多次调整介护保险缴费比例、个人自付比例,来增加保险收入。

我国养老保险存在较大缺口。预计2027年,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开始出现当期缺口2.2k亿元;至2100年,累计缺口扩大至9839k亿元,约占当年GDP的48%. 2022年推出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弥补养老金的缺口。

中国心理研究中心

 
上一篇:养老服务供给环境与政策
下一篇:养老产业项目投融资现状

主办单位:人事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法人团体登记证号:73511286-007-11-21-A 监制: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有限公司
地址:香港九龍花園街2-16號好景商業中心2304室 邮箱:zgxlyjzx@163.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证文书深辦第70112号
Copyright  ©  2024-   人事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  All Rights Reserved.网站地图   法律声明

友情链接: 中国政府网 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